“小蘑菇”里的“大产业” “敲响”云南乡村振兴的“致富门”
时间:2022/4/1 15:09:27|本文来源:https://www.chinafungi.cn/|点击数:
“小蘑菇”里的“大产业” “敲响”云南乡村振兴的“致富门”
近日,新华网《新华访谈》栏目对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所长、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孙达锋进行了专访,就“云菌”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服务“三农”、食用菌知识科学普及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图片来源:新华网)
云南食用菌多样性显著,野生食用菌资源数量、产量、产值全国第一,云南已知食用菌资源种类882种,占中国已知966种的91%以上。“云菌”产业依托云南独特的野生食用菌资源优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顺应绿色食品消费需求增长、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运作、各类资本投入多种模式促进产业稳定增长,呈现出发展规模壮大、市场份额增加、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成效明显的良好态势。
孙达锋在访谈中表示,目前云南省野生食用菌农业产值已达167亿元,但综合产值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云菌”产业要深刻把握新时代云南“边疆、民族、山区、美丽”的新内涵,找准云南野生食用菌国际交易中心在全球食用菌发展大局中的坐标方位,加强食用菌种质资源及多样性保护,以市场为导向,加大高原特色栽培食用菌发展,拓展产业功能和发展空间,打造全产业链来支撑“大产业”。
孙达锋认为,要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大国内市场食用菌大健康养生的宣传推介,延伸食用菌产业发展链条,打造集生产、加工、物流、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产业示范园区,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拓展国内市场食用菌消费群体范围,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充分挖掘内需潜力,拉动食用菌内需经济有效形成。
谈到创新发展,孙达锋表示,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是创新发展的两翼,缺一不可。为普及食用菌知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做了大量工作,包括上线运行全国第一款通过手机拍照就能辨识野生菌品种的应用软件“菌窝子App”、中国野生菌博物馆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在科技创新方面,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建有四中心,两联盟,两创新团队,两工程中心,一检测中心,一标委会。近15年,承担食用菌科研项目130多项,获科技成果41项,科技奖励2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34项,开发出八大类新产品70多个,编著食用菌专著3部,食用菌农家用书系列5部,制修订食用菌国家标准10项,云南省地方标准9项。建有占地80亩的“云南省食用菌全产业链科技示范园区”,有标准化、规模化菌种生产线1条,野生食用菌速冻、熟制、冻干产品示范生产线3条,生产车间15000 m2,研发及质检实验室1500m2。旨在从食用菌驯化、标准化栽培、精深加工、市场流通、检测、标准等涵盖全产业链,采用现代高新技术进行产业化示范,对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发挥支撑和引领的作用。